九年级化学一飞冲天同步训练答案详解与解析

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深度解析:典型例题拆解与提分策略

九年级化学一飞冲天同步训练答案详解与解析
(九年级化学一飞冲天同步训练答案详解与解析)

在沪教版化学教材的实际教学中,"一飞冲天"同步训练因其与课标的高度契合性,成为教师推荐的优质教辅。以"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单元为例,某道经典习题曾出现在虹口区期末统考卷中:

题目: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现象描述需把握金属活动顺序表规律(K、Ca、Na……Ag)。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置换反应发生时:

1. 溶液颜色变化:蓝色渐褪(若硝酸银浓度低则呈现无色)

2. 金属表面析出银白色物质

3. 溶液温度微升(放热反应)

书写方程式需注意:

① 单质铜化学式写作Cu,硝酸银为AgNO3

②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配平: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③ 沉淀符号"↓"的规范标注

常见误区警示:

× 误答溶液变蓝(硝酸铜溶液实际呈现蓝色)

× 漏写反应条件"常温

× 将硝酸银错写为AgNO2

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张明华的备考建议:金属活动性相关考点每年必占6-8分,建议整理"金属三角"(Fe、Cu、Ag)置换反应体系,配合徐汇区教育学院研发的《实验现象描述规范手册》,可提升现象描述的准确性。

数据统计显示,掌握3种以上典型置换反应案例的学生,在此类题型得分率可达92%。建议建立错题档案,标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应条目(如5.2.3),确保知识体系与中考考点完全对接。

进阶训练可尝试虹口模考真题:"铝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后取出,溶液质量变化分析"。该题涉及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综合运用,需结合质量差量法计算,这正是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常考题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