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荣湖中泛舟记:船至湖心见美景

淑荣说把船开到湖中间

那天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淑荣就蹲在码头边解缆绳。她总说:"船要开到湖中间,才能看清岸上的风景。"这话听着像诗,实则是她三十年摆渡生涯悟出的理儿。

淑荣湖中泛舟记:船至湖心见美景
(淑荣湖中泛舟记:船至湖心见美景)

一、为什么非得是湖心?

我头回听这话时正往船上搬货,差点笑出声:"您这船天天在湖上打转,还分什么中间不中间?"淑荣把竹篙往水里一杵,溅起的水珠子在朝阳里闪着光:

  • 近岸处水浑:岸边总漂着塑料袋、枯树枝,船桨搅起的水都是黄的
  • 航道太匆忙:旅游快艇突突开过,留下的浪头能把小木船掀得左摇右摆
  • 湖心最通透:那儿的水能一眼望下去七八米,连青鱼背上的纹路都看得真切

后来我翻《中国内陆湖泊生态报告》才明白,原来60%的湖泊污染物都沉积在沿岸200米范围内。淑荣不懂这些数据,但她知道要把船往深处撑。

1. 撑船的学问

淑荣撑船有套独特手法:

动作 要领 作用
下篙 手腕先沉三寸 避免惊动鱼群
推水 用腰劲不用臂力 船走得稳当
收竿 带起半捧清水 洗掉篙上淤泥

有回城里来的摄影师非要学,折腾半小时还在原地打转。淑荣接过竹篙,三下两下就把船送出去二十多米:"劲要使在看不见的地方,跟过日子一个理儿。"

二、湖心处的风景

真到了湖中央,世界忽然就安静下来。岸边的烧烤摊、游乐园都成了默片里的布景,倒是些平时注意不到的东西鲜活起来:

  • 晨光斜照时,能看见水底的水草像绿绸带般飘摇
  • 正午烈日下,水面浮着的蜻蜓翅膀会折射出七彩光斑
  • 要是碰上下小雨,雨点子砸在湖面上像千万颗珍珠在跳

淑荣总在这时候掏出搪瓷缸,慢悠悠喝她的野菊花茶。有次我见她盯着水面出神,顺着视线看去——原来是一对鸳鸯带着五只毛茸茸的小崽在游水。

2. 湖心谈话录

在湖中央聊天特别容易掏心窝子。记得去年端午节,淑荣说起她年轻时的事:"那会儿觉得日子就该像龙舟,划得越快越好。现在才懂,慢下来才能看见水里映着的云。"

她掰着指头给我算:

  • 二十岁拼命想离开湖区
  • 三十岁为儿子读书愁白头发
  • 四十岁丈夫病逝那年,整宿整宿在湖上漂着

说着说着突然笑起来:"后来有天清早,看见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忽然就觉得——该停船的时候就停船呗。"

三、返航的智慧

太阳西斜时,淑荣会摸出个铜铃铛系在船头。铃铛声顺着水面能传老远,她说这是"给岸上报平安"。返航路线和来时完全不同:

时段 航线选择 缘由
春夏傍晚 绕行芦苇荡 避开蚊虫聚集区
秋冬日落 贴近枯荷区 利用残茎破浪省力

有次突遇雷雨,淑荣却不急着靠岸,反而把船泊在湖心小岛边。等雨停了才解释:"暴雨时岸边水流乱,反倒不如湖中央安稳。"这话让我想起《江湖渔事考》里记载的"中流避险法",没想到老渔民口耳相传的智慧,早写在泛黄的纸页里。

去年冬天淑荣把船卖了,说是年纪大了撑不动篙。可每次路过湖边,我总觉着还能听见那铜铃铛的声响,脆生生地荡在水面上。新来的船工总爱问:"您说这湖哪里景致最好?"我就学淑荣的口气:"把船开到湖中间去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