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荣湖中划船记:湖心漫游的惬意时光

淑荣说把船开到湖中间

那天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淑荣就站在码头边冲我招手:"把船开到湖中间去!"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发梢还沾着晨露。

一、老船长的湖心哲学

淑荣是村里最老的摆渡人,六十年来每天在镜湖往返八百趟。她总说:"湖岸边的水最浑,越往中间越清亮。"这话我起初不信,直到有天暴雨后跟她出船——

  • 近岸处:漂浮着塑料袋和枯枝,水色泛黄
  • 百米开外:能看见水草随波摇曳
  • 湖心位置:竟能望见七八米下的青鱼群

老船桨吱呀作响,淑荣眯着眼笑:"人呐,跟这湖水一个理。"

1. 为什么非要到湖心?

后来我翻县志才发现,镜湖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地质队1987年的勘测数据说得很明白:

淑荣湖中划船记:湖心漫游的惬意时光

区域 平均深度 能见度
沿岸区 1.2米 0.5米
过渡带 3.8米 2米
中心区 16米 9米

淑荣不识字,却比谁都懂这个理。她总在晌午最晒的时候往湖心钻,说这时候"连水底的鹅卵石都晒得暖烘烘的"。

二、摆渡人的生存智慧

有年大旱,水位降到历史最低。游客抱怨船老是搁浅,淑荣却照样每天往湖心跑。她教我三个绝活:

  1. 看水纹知深浅——微波荡漾处多暗礁
  2. 听风声辨方向——东岸来的风带着松脂香
  3. 数野鸭定天气——清晨排成直线的准下雨

这些本事在《中国内陆湖泊航运手册》里可找不着。最绝的是她总带着半袋玉米,撒在特定位置就能引来鱼群,船跟着鱼走准没错。

2. 湖心处的特别收获

在湖中心下网,总能捞到些稀奇玩意儿:

  • 民国年间的青花瓷片
  • 带着铜绿的渔钩
  • 甚至还有完好的鹿角

淑荣说这都是湖底的"老住户",每次都要恭恭敬敬放回去。后来我在《洞庭湖流域民俗考》里看到,这竟是古越人祭祀水神的遗风。

三、船橹摇出的生活课

去年冬天湖面结冰,淑荣非要破冰出船。冰层在她船头碎裂的声音,像极了小时候嚼冰糖的脆响。她突然说起1959年大饥荒:"那年湖心漂着饿死的人,我们照样得划船过去。"

此刻夕阳把她的皱纹染成金色,船桨搅碎的水面闪着细碎的光。远处民宿的霓虹灯已经亮起来,淑荣忽然哼起走调的山歌:"三月三哪开湖汛,九丈水下有龙宫..."

船帮上晾着的咸鱼微微晃动,飘来混合着桐油和鱼腥的熟悉气味。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尖儿沾了水珠,在暮色里亮得像星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