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非马鲸鱼非鱼的日本冷知识

海马非马鲸鱼非鱼:日本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冷知识

每次在东京水族馆看到海马时,隔壁小朋友总会天真地问:"妈妈,小海马什么时候能长大变成骏马呀?"这种可爱的误会让我想起日语里许多"名不副实"的趣味现象。今天就带大家逛逛这些藏在日语里的文字游乐园。

一、动物界的"冒牌货"

日语里最著名的"冒牌货"当属这几个:

  • 海馬(タツノオトシゴ):明明是鱼却顶着"海马"的名头
  • 鯨(クジラ):哺乳动物硬是被归为"鱼"类
  • 蝙蝠(コウモリ):会飞的老鼠?其实和老鼠八竿子打不着

我在神奈川县立博物馆当志愿者时,馆长说这些命名大多来自中国古代典籍。比如《本草纲目》就把鲸鱼归为"鳞部",这个误会就这样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1. 海马的身世之谜

海马在日语里写作"海馬",读作"タツノオトシゴ"(龙之子)。这个浪漫的名字来源于它弯曲的体形:

中文名 海马
日语汉字 海馬
日语读音 タツノオトシゴ
生物分类 硬骨鱼纲海龙目

记得有次在大阪海游馆,饲养员小姐姐说海马是唯一由爸爸"怀孕"的动物。这个冷知识配上它"名不副实"的汉字,真是双重反差萌。

海马非马鲸鱼非鱼的日本冷知识

2. 鲸鱼的分类趣闻

日语把鲸鱼写作"鯨",却读作"クジラ"。更逗的是,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人还真的以为鲸鱼是超级大鱼:

  • 1850年《鲸肉调味方》记载鲸鱼肉"与牛肉相似"
  • 明治时期开始用鲸油做灯油
  • 二战后的学校午餐常有鲸鱼肉

我在和歌山县的太地町见过传统捕鲸道具,当地老人说以前把鲸鱼叫做"海の牛",这种命名方式倒是很直白。

二、植物界的"标题党"

除了动物,植物界也有不少"名不副实"的案例:

  • 桜桃(オウトウ):其实是樱桃,和樱花没关系
  • 胡瓜(キュウリ):明明是黄瓜,却姓"胡"
  • 馬鈴薯(ジャガイモ):土豆和铃铛有什么关系?

1. 樱花与樱桃的美丽误会

在京都植物园当讲解员时,总有游客问我:"樱花谢了是不是就长樱桃了?"其实:

日语名称 サクラ(樱) オウトウ(桜桃)
中文对应 观赏樱花 食用樱桃
所属品种 蔷薇科樱属 蔷薇科李属

最搞笑的是山形县的"佐藤锦"樱桃,因为太好吃,当地人开玩笑说"应该改名叫佐藤金"。

2. 马铃薯的奇幻漂流

"馬鈴薯"这个名称记载在江户后期的《马铃薯传入记》里:

  • 1598年由荷兰人传入长崎
  • 最初叫"ジャガタラ芋"(雅加达芋)
  • 明治时期改称"ジャガイモ"

在北海道带广市的土豆农场,老农告诉我他们管特别圆的土豆叫"铃铛",这才明白"馬鈴薯"可能是形容形状。

三、食物界的"cosplay"

日本料理中这类"名不副实"的现象最多:

  • 天津飯:天津没有的天津饭
  • 中華丼:中国找不到的中华盖饭
  • エビチリ:和四川没啥关系的"四川风"虾

在大阪的中华街吃过所谓的"天津饭",其实就是蟹肉炒蛋盖饭。店主老爷子说这是大正时期的发明,当时觉得"天津"听起来很时髦就用了。

最绝的是"冷やし中華",在横滨中华街问了几家店,都说这是二战后才出现的日本原创。就像意大利没有夏威夷披萨,中国也没有日式中华料理里的那些"老乡"。

记得《和汉洋食物命名考》里说,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日本人"不求甚解但求风雅"的性格。下次在居酒屋点菜时,不妨留意下菜单上那些"名不副实"的料理,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