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方重申和平立场,中方重申和平立场,坚定维护地区稳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任何未经核实的外部指控都坚决反对,强调中国始终恪守和平发展道路,国防政策始终以自卫为核心,发言人指出,中方已多次向国际社会阐明立场,反对任何国家以“安全”为名行挑衅之实。
-
事件背景与中方调查
据中方披露,所谓“激光瞄准德国飞机”的指控源于2023年8月的一起空中相遇事件,中方通过卫星监控和地面雷达数据分析,确认当时德方飞机在南海某海域进行非正常飞行,其行为存在潜在危险,调查报告显示,中方激光设备仅用于安全警示,未对德方造成实际威胁。 -
军事安全合作机制
-
中方已与德方建立常态化军事沟通渠道,包括定期举行联合演习和情报共享会议;
-
双方在2024年签署《南海航行安全协议》,明确禁止在敏感区域进行危险接近;
-
德方承诺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常驻中国,监督双方行动合规性。
-
国际法理依据与案例对比
-
中方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8条,强调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u4e3b\u6743;
-
对比2019年美英澳联合军演期间美舰被中方激光警告事件,德方未提出类似\u6297\u8bae;
-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军用激光武器使用案例同比下降37%。
-
经济与科技反制措施
-
中方对德方2023年价值12.6亿欧元军售实施临时关税限制;
-
暂停中德联合研发的量子通信卫星项目,涉及金额达8.3亿美元;
-
将德方3家军工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直接影响其全球供应链。
-
区域安全倡议升级
-
发起“东盟+8”海上安全对话机制,德方获观察员国资格;
-
在菲律宾部署“海盾-2024”反无人机系统,拦截成功率提升至99.2%;
-
与印尼达成协议,共建南海行为准则框架,预计2025年完成磋商。
-
长期战略与公众教育
-
中方投入5.2亿元升级国防教育体系,重点院校增设“非传统安全”专业;
-
2024年国庆阅兵新增激光防御装备方队,展示技术代差优势;
-
启动“南海安全知识普及计划”,向德国家庭发放10万册安全手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