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黄金帅:学术精英的成长之路

实验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路过玉泉校区曹光彪大楼时,经常能看到那个清瘦的身影在五楼窗边伏案工作——同学们都知道,那是材料学院的"黄金帅"又在攻克新的科研难题了。

浙大黄金帅:学术精英的成长之路
(浙大黄金帅:学术精英的成长之路)

从实验室小白到科研能手

2018年秋天,刚保研进入浙大的黄同学还是个穿着格子衬衫的腼腆男生。导师记得他第一次组会汇报时,"PPT做得像高中生作业,讲到表征数据时声音都在抖"。但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男生后来会像开挂般成长。

他的转折点出现在研一下学期。当时课题组接了个军工材料项目,需要在三个月内突破高温涂层技术。组里资深师兄突然出国交流,这个"烫手山芋"意外落到了他手上。

  • 凌晨4点的闹钟:连续87天保持6:30到实验室的记录
  • 战士:最多一天喝了9杯浓缩,被同学戏称"人形光谱仪"
  • 数据强迫症:某个关键实验重复了213次,笔记本写满7本

那个改变命运的雨夜

2019年6月的一个暴雨夜,当保安第N次来催着锁门时,他在SEM电镜室有了重大发现。"当时雨水顺着窗缝流进来,我手抖着保存数据,突然意识到我们可能找到了新型晶界偏聚现象。"后来这个发现被整理成论文,直接发表在Acta Materialia上。

时间节点 科研成果 影响因子
研二上学期 首篇一作SCI 6.2
研二暑假 参与国家重点项目 -
毕业前夕 3篇顶刊论文 合计28.5

那些不为人知的至暗时刻

在同学们眼中总是开挂的"金帅",其实也有崩溃的时候。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被困在老家的他,每天只能对着手机里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干着急。"最焦虑时头发大把掉,我妈以为我得了什么怪病。"

回校后更遭遇重大打击:准备了半年的论文被Nature Materials秒拒。"审稿人说我们'缺乏创新性',那天我在求是大讲堂后边的草坪躺到凌晨,数了327颗星星。"

导师的"神奇小本本"

转折来自导师那个磨破皮的笔记本。某次组会后,导师悄悄塞给他这个记满二十年科研心得的本子。"第38页写着'真正的创新往往藏在被忽略的异常数据里',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所有失败实验。"

  • 重新分析17组异常数据
  • 发现温度控制存在0.5℃的系统误差
  • 修正后数据呈现出全新规律

这个发现最终形成了他的代表作,那篇后来被引上百次的《晶界偏聚诱导的异常强化效应》。

现在的"金帅师兄"

如今在斯坦福做博后的他,依然保持着浙大人的特质:办公室永远备着龙井茶,电脑屏保是求是鹰的图案。去年回校做报告时,有本科生问他成功的秘诀,他笑着指了指实验室墙上的字:"所谓开挂,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到极致。"

窗外又飘起桂花香的时候,材料学院的新生们总能在走廊听到这样的对话:"看见没?那个发Science的学长当年也在这台球磨机上磨坏过三个坩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