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近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中俄关系及国际热点问题举行视频通话,双方一致强调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同意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安全协调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通话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凸显两国作为大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与普京通电话聚焦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能源安全合作成中俄经济协作核心议题
能源领域合作是此次通话的重要成果之一,双方就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共识,计划2024年提前启动建设,预计年输气量提升至380亿立方米,中俄石油贸易额在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2%,双方还达成建立北极液化天然气(LNG)联合开发机制的意向,共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
国际事务协调展现大国担当
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俄保持密切沟通,普京表示,俄罗斯始终支持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反对任何单边制裁和军事集团对抗,习近平则重申中俄反对将\u53f0\u6e7e\u95ee\u9898、南海争端等地区问题国际化,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科技与数字化转型成合作新增长点
双方签署《中俄联合声明》明确将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合作,据中国科技部透露,2023年两国联合研发项目立项数量同比增长65%,其中在深空探测、核聚变能源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俄数字经济合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计划2025年前实现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标准互认。
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亚太安全领域,中俄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公约》修订工作,新增网络空间安全合作条款,双方军事协调机制升级为“双循环”模式,即日常联络与应急响应相结合,2023年两国联合军演频次提升至8次,涉及反恐、海上搜救、联合防空等12个专业领域。
金融合作构建多元化结算体系
为应对美元霸权挑战,中俄宣布扩大本币结算范围至所有双边贸易,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占比升至18.7%,卢布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覆盖能源、粮食、汽车等大宗商品,双方还达成建立中俄跨境支付系统的共识,预计2024年Q2投入试运行。
人文交流打造新时代中俄纽带
教育合作方面,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10所顶尖院校与中国高校建立“2+2”联合培养项目,2024年计划互派留学生规模扩大至1.2万人,文化领域,中俄互办“国家文化年”活动,涵盖戏剧、数字艺术、非遗保护等20个主题,旅游合作突破疫情限制,2023年中方赴俄游客达43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面向未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提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路线图”,规划至2035年合作框架,双方将共同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加强协调,普京特别强调,中俄合作不会针对第三方,而是为维护人类共同福祉,未来五年,两国将启动100个联合项目,涉及投资规模超2000亿美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