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元医药: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升级引领者
江苏开元医药:这家低调的药企,凭什么让三甲医院抢着合作?
上周陪家人去省人民医院拿药,偶然发现药盒上印着"江苏开元医药"的小字。医生笑着说:"这家的注射用头孢他啶,我们用了八年没出过质量问题。"这让我对这家闷声做事的企业产生了好奇——在医药行业大洗牌的今天,他们是怎么活成"别人家的孩子"的?
一、车间里的"强迫症"
在开元医药的冻干粉针剂车间,技术总监老周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晨会都要用手机电筒照设备死角。有次新来的质检员忍不住问:"周总,咱不是有自动清洁验证系统吗?"他头也不抬:"机器扫的是标准参数,我要看的是人眼才能发现的异常反光。"
这种较真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 原料入厂:每批头孢原料要做17项检测,比药典要求多5项
- 灌装精度:冻干机温度波动控制在±0.3℃,是行业标准的1/3
- 留样观察:效期后继续跟踪半年,数据直接同步给合作医院
你可能不知道的行业真相
常见问题 | 开元解决方案 |
注射剂可见异物 | 采用德国进口灯检机+人工双复核 |
运输冷链断链 | 自建物流车队,全程温度云端可查 |
临床配伍禁忌 | 免费提供配伍稳定性测试服务 |
二、研发部的"土办法"
去年某三甲医院反映,他们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儿科使用时有轻微疼痛感。研发团队王工带着实习生住进医院儿科,连续三天举着摄像机记录护士配药全过程。最后发现是溶媒温度影响——这个连欧洲药典都没记载的细节,被他们写进了新版说明书注意事项。
这种"笨功夫"积累的临床数据,让他们的产品有了独特优势:
- 头孢曲松钠的溶解速度比同类快15秒
- 阿奇霉素的儿童依从性提高23%
- 注射用奥美拉唑的稳定性延长至36个月
三、医药代表的"反套路"
在开元干了十年的医药代表小李,包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产品质检报告、自己整理的临床问答手册、还有一包湿巾。"有次主任正在吃盒饭,看我递湿巾比递名片还高兴",她笑着说。这种"不打扰式服务"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现在他们的注射用炎琥宁在华东地区三级医院覆盖率超过82%,但销售费用率始终控制在行业平均值的60%以下。正如采购部老张说的:"好药自己会说话,我们只是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窗外又飘起细雨,药房取药窗口的队伍依然很长。看着那些印着开元logo的药品被一袋袋取走,突然理解了老周那句话:"做药和煮老火汤一样,省了功夫就少了味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