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肉早餐:每日唤醒味蕾的鲜香美味
清晨五点半的肉香:一个菜市场小贩的二十年
天还没亮透,老张的闹钟就响了。他伸手按掉时,指尖还带着昨天切肉留下的油腥味。这味道二十年如一日地渗进指纹里,用肥皂搓三遍都去不掉。

(汆肉早餐:每日唤醒味蕾的鲜香美味)
案板上的交响曲
四点五十分抵达肉摊时,隔壁豆腐西施刚支起她的木头架子。"今天肋排不错啊",她瞥了眼老张正在码放的肉块。这是菜市场里心照不宣的暗号——当西施夸肉好,意味着她家豆腐脑快出锅了。
老张的准备工作像仪式:
- 磨刀石淋水:要听到"滋——"的汽化声
- 分肉:前腿肉肌理朝右,后腿肉纹理向左
- 挂铁钩:最肥的五花肉永远挂第二排中间
部位 | 老主顾 | 特殊要求 |
梅花肉 | 李老师 | 每块切二两半 |
猪蹄 | 开餐馆的王姐 | 必须留蹄筋 |
那把用了七年的刀
钢刃在晨光里泛着蓝,这是老张用蜂窝煤灰特别养出来的光泽。有次儿子把刀借去切西瓜,他心疼得连夜重新开刃。"好刀得认主",他说这话时正在给猪皮拔毛,镊子尖在脂肪层里挑出细小的绒毛。
早市的人情账簿
六点整,第一批客人踩着湿漉漉的地面来了。穿睡衣的刘奶奶总要摸三块椎骨:"我家老头子就爱嘬这个骨髓"。老张会顺手塞两节筒子骨,这是十年前刘奶奶帮他儿子补习数学欠下的情分。
年轻主妇们挑肉时总爱问:
- "炒回锅肉哪块最嫩?"
- "包饺子用前腿还是后腿?"
- "煲汤的排骨要不要先焯水?"
老张答话时手上不停,刀背拍蒜的脆响像在打节拍。他记得住每个老顾客的偏好:
- 周医生买肉要带皮
- 快递小哥专挑肥膘炼猪油
- 幼儿园食堂的采购员见不得血水
电子秤边的秘密
红色数字跳动的瞬间,老张的拇指会不着痕迹地抵住秤盘边缘。这个动作能让读数多出5克——刚好抵消塑料袋的重量。二十年来,他见过太多摊主在秤上动手脚,最后都丢了熟客。
午后三点的喘息
卖完最后一块肝尖,老张拧开水龙头冲案板。血水打着旋儿流向下水道,带着些碎肉渣。他蹲在塑料凳上啃馒头时,隔壁鱼摊的老马递来半根黄瓜:"今天工商所来抽检,你那检疫票都齐全吧?"
下午的清洁工作包括:
- 用钢丝球刷掉砧板凹槽里的肉屑
- 把铁钩泡在醋水里除腥
- 往冰柜缝隙撒苏打粉
阳光斜斜地照在空荡荡的肉案上,老张数着今天的收入:三张百元钞带着肉腥味,硬币沾着星油渍。他想起女儿下学期的补习费还差八百,手上的老茧在纸币上蹭出沙沙的响动。
收摊时刮起一阵穿堂风,卷着菜叶和塑料袋掠过水泥地面。老张把磨刀石包进蓝布,突然发现布角绣的"张记"两个字已经褪成了浅灰色。明天该让老伴重新描一遍了,他想着,锁上了铁皮柜的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