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记:传奇人物的一生与时代印记

此君记

清晨六点半的闹钟响起时,我正梦见自己在吃火锅。睁眼看见窗外飘着细雨,突然想起今天是老张退休的日子。这位在单位档案室坐了三十年的老同事,总爱说"档案比人长寿"。今天之后,档案架上再不会出现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了。

此君记:传奇人物的一生与时代印记
(此君记:传奇人物的一生与时代印记)

一、三十年如一日的档案守护者

老张的工位在档案室最里间,桌上永远摆着三样东西:

  • 一个掉漆的搪瓷杯,印着"先进工作者1989"
  • 台历每天撕一页,三十年来从没间断
  • 木质笔筒里插着十二支削好的铅笔

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电脑,他摸着泛黄的档案袋说:"铅笔记事,百年不褪。你看这些五十年代的调令,蓝黑墨水还清清楚楚。"

年份 经手档案 保存状况
1985-1995 人事档案 完好率98%
1996-2005 基建图纸 修复23卷

1. 那些被遗忘的细节

老张有个绝活:能说出任何一份档案的存放位置。有次财务处急着找1992年的工资表,他闭眼想了三秒:"B区2架3层,压在1988年表彰决定下面。"果然分毫不差。

"记性这么好怎么不去参加最强大脑?"我打趣道。他笑着摇头:"不是记性好,是用心。每份档案都有故事,就像认识的老朋友。"

二、铁柜子里的时代变迁

上周帮他整理物品时,发现抽屉里藏着本工作笔记。翻开看到:

  • 1990.3.12:王科长调职,档案转出时眼圈红了
  • 2001.7.8:启用电子系统,小年轻说以后不用手写了
  • 2015.11.3:档案扫描仪吵得头疼,还是喜欢铅笔沙沙声

最让我触动的是2003年4月那条:"非典时期消毒水泡烂了三份合同,连夜重抄到凌晨四点。"字迹有些晕开,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

2. 老派人的坚守

有年夏天空调坏了,档案室温度飙到38度。领导说先把档案搬出去,老张却坚持守着:"温度剧烈变化,纸张更受不了。"那天他穿着背心摇蒲扇,后背汗湿了一大片。

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纸质档案的理想保存条件是:

温度 16-20℃
湿度 45%-55%
光照 ≤50lux

这些数字,老张早就烂熟于心。

三、最后一份归档文件

退休前最后一周,老张在整理自己的交接清单。我注意到他把每项注意事项都写在便签纸上,像这样:

  • 雨季前要检查窗缝
  • 民国档案每周翻动一次
  • 李处长喜欢把重要文件混在普通函件里

昨天临下班,看见他独自站在档案架前,手指轻轻抚过年份标签。夕阳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三十年的光阴,就这样被整齐地码放在铁皮柜中。

今早雨还没停,老张的搪瓷杯已经洗干净倒扣在桌上。台历停在5月2日,那页写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不知是他抄的词句,还是自己的感慨。档案室新来的小姑娘正在学习使用扫描仪,嗡嗡的机械声盖过了往日的铅笔沙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匿名用户 2025-07-13 1# 回复
老张,一位三十年的档案守护者,在退休之际,回顾了自己对档案的坚守与热爱,他用铅笔记事,用心保存每一份档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退休前,他细致地整理交接清单,留下了对档案工作的深刻印记。